人智科技夏志敏:机器人是人类感知的延伸
麦克卢汉在其著作《理解媒介:论人的延伸》中提出这样一个概念: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。
在今天看来,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让人类的感知能力前所未有的扩张,那么未来又将会怎样?在《生活大爆炸》中 Sheldon 替身机器人让他可以实时的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和人,或许这就是方向?
工业机器人已经在很多产业的工厂内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,而在消费级市场,机器人或许还是个新鲜事。事实上,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消费级的机器人,而在国内,最近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创新机器人的初创公司,如 明机器人 , 小鱼在家 ,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上海人智科技。
人智科技的前身葩星科技专注于机器人领域十余年,其创始人夏志敏在校期间就创办了华科大机器人俱乐部,有着 10 年的从业经历。
目前,人智科技旗下已经有 5 款机器人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和需求。Roby-Mini 针对住宅家用,Roby-Com 为商业通用版智能服务机器人,Roby-Nana 酒店服务机器人,Roby-Eva 餐饮服务机器人,Roby-Titan 针对物流市场。产品线基本覆盖了如普通住宅、办公楼宇、银行、商业综合体、连锁店铺、医疗养老机构等使用场景。
与其他机器人初创初期只针对一个市场的战略不同,人智科技的机器人几乎覆盖了家用,商业,商务,地产和酒店等多个领域,这源于其打造开放式智能服务机器人底层平台的策略。在产品层面,上述的机器人都采用了相同的底层技术和后台系统。这样的做法一是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,此外,未来将这一平台开放给开发者后,一套一致的标准可以降低开发的难度,对于推动开放平台本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。而在系统软件层面,人智科技则是基于流行的 Android 进行二次开发。
虽然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机器人领域,但是商用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想要实现还需时间。夏志敏认为,机器人的很多技术都已成熟,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成本的控制。国外一些针对商用市场的机器人价格普遍在 2500美元以上,有的甚至达到近万美元。究其原因,是围绕机器人市场的整个产业链还没有建立起来。夏志敏打了个比方,以社内定位所需的激光传感器为例,技术是成熟的,但市场上的单个采购价格高达 2 万元,不过商用机器人在精度上的需求却不用这么高。人智科技的做法是针对自己需求自建工厂来自产部分核心部件,针对商用的需求来简化功能,也就是按需定制批量生产使得成本降低。
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改变了生产力结构,而商用机器人想要做的则是成为新的连接方式和交互方式,这是夏志敏所提出的“Robomote”概念——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各种感官的延伸,从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。智能手机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发送执行指令来控制其它产品提供服务,机器人则将借助人工智能,为用户主动实现沟通和操作。
夏志敏认为机器人是一个超越智能手机的更大的市场,制造,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外围技术都已经相当充分,风口或已到来。